王茁:磐締資本創始合伙人,原上海家化總經理,2016美麗互聯大會暨聚美麗社群嘉年華演講嘉賓。
“盈天地者皆心也?!泵髂┣宄跛枷爰尹S宗羲寫下這句話的時候,互聯網連個影子也沒有,但是三百多年前的這一表述移用過來描述當今的網絡世界(天地)卻是十分簡要而又貼切的。與黃宗羲同處浙江這一風水寶地的聚美麗同仁,大概于冥冥中感染并傳承了這位心學大師的意念,所以將今年的互聯網年會主題設定為“心世界,Hi社群”——用他們自己的話說,是要圍繞互聯網最新風口,以“社群”形式將行業產業鏈各環節進行鏈接,且不止于“形”,更發于“心”。
由于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深度滲透,各行各業的變化都不止于“形”,更發于“心”,其中物質和有形因素的分量越變越輕,而無形因素(從服務到無形資產再到無形資本)則越變越有力量,正可謂“道接天地有形外,思入風云變態中”(“道”和“思”皆存于“心”、發于“心”)。根據凱文·凱利在《必然》一書中的描述和預測,世界正在從緩慢變化轉為蓬勃發展(Becoming),從物無智能轉為物皆智能(Cognifying),從靜止不動轉為川流不息(Flowing),從紙張時代轉為屏幕時代(Screening),從擁有為重轉為使用為重(Accessing),從獨享經濟轉為共享經濟(Sharing),從來者不拒轉為擇我所好(Filtering),從原創光榮轉為重混風行(Remixing),從單向灌輸轉為交流互動(Interacting),從記錄不全轉為全面追蹤(Tracking),從不加懷疑轉為質疑一切(Questioning),從有始有終轉為終而又始(Beginning)。
面對上述勢不可擋的變化,中國化妝品行業顯得力不從“心”。這里我簡要地概括一下這個時期我們這個行業的特征(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對號入座):擅長經營有形而不擅長經營無形,擅長山寨而不擅長原創,擅長考察而不擅長洞察,擅長概念炒作而不擅長理念引領,擅長渠道壓貨而不擅長研發出好貨,擅長促銷出貨而不擅長適銷對路,擅長做規模而不擅長做單產,擅長砸錢打廣告而不擅長用內容(內涵)建品牌,擅長明星代言而不擅長明智決策,擅長建立知名度而不擅長累積好感度,擅長重金聘請人才而不擅長真誠尊重人才,擅長產生企業主而不擅長涌現企業家……
明眼的人一看就懂,上述特征無一不是“供給側”的,中國化妝品市場的“需求側”基本沒有問題,抱怨“寒冬”來臨的企業和經營者都是因為自己的德行與能力處于“低谷”狀態。面對這種情況,中國化妝品行業的大咖之一、伽藍集團董事長鄭春影在去年年底的一次演講中講到了三個“心”——“耐心”、“信心”和“良心”——“并不是行業發展到了低谷,而是這個行業的耐心、信心和良心的發展到了低谷?!? “這個行業需要多一點耐心、信心和良心。” 對此,我基本認同,不過這里我還想狗尾續貂,再多講幾個“心”。
首先,是大心——心要大一點。我的意思有兩點,第一點,要有大一點的志向,至少比賺錢大一點的志向,最好有打造民族品牌、發展民族產業、通過產業來報效國家以及讓中國化妝品走出去、走進去、走上去的使命和理想,但現實是,在我們這個行業,這種理想并不豐滿,這種使命十分骨感。最近大家都在引述“不忘初心,繼續前進”這個口號,而對于我們這個行業的很多老板來說,這個口號卻并不適用,“繼續前進”是對的、必要的,但是“初心”卻是必須忘掉或者改掉的,因為那個“初心”只不過是“賺錢”而已。我絕不反對他們賺錢,我同意德魯克的說法:“不賺錢的企業是不道德的,”但是賺錢的企業并不一定就是道德的,企業和企業家還必須有情懷。不過,我也反對一味地講情懷,因為那樣會不可避免地陷入虛偽,情懷和錢財二者之間必須平衡好,做到義利兼顧。最近,看到陳春華教授在評論萬科事件時說“胸懷比情懷重要,”我很認同,這也是我想說的“大心”的第二個意思——企業的經營者和投資者都要有大一點的心胸、器量和格局,去除狹隘性、增加包容性,不要見不得別人好,不要樂見別人不好,不要“別人贊成的我就反對,別人反對的我就贊成”,而要努力做到“禮之用,和為貴”——“和而不同,群而不黨,周而不比”。
其次,是虛心——人要謙虛一點。對于行業中的每一個人來說,“善于學習”都很重要,但是更重要的是學什么——要“學善”,而且要“習于學善”。然而,不虛心則不能學習和接受天下之善。虛心最重要,《易經》中有六十四卦,每一卦都是有吉有兇有好有壞,很難找出一卦是完全吉利的,唯有“謙”卦六爻皆吉。謙卦的卦象是高山深藏于大地之下:“天道虧盈而益謙,地道變盈而流謙,鬼神害盈而福謙,人道惡盈而好謙。謙,尊而光,卑而不可逾,君子之終也。”《菜根譚》里有這樣一個說法:“事窮勢蹙之人,當原其初心;功成行滿之士,要觀其末路。”企業英雄并不是以其是否高調以及撩了哪個妹妹來評判的,他們能否有個好的結局關鍵看能否始終保持一顆謙遜的心。曾國藩說:“天下才人俱以一傲字敗,天下庸人俱以一惰字敗?!蔽覀冃袠I內外的無數個人物和事件都屢試不爽地證明了這一真理。中國化妝品產業要長期發展,其從業者也必須牢記毛澤東說的“進京趕考”的訓誡:“務必保持謙虛、謹慎、不驕不躁的作風,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”。在這方面,中國通訊業的華為和任正非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典范。
再次,是平心——心要平一點。我們身處中國化妝品行業和市場之中,難免會談論、評論行業之事之人、市場之事之人,特別是行業媒體和行業內有地位、有影響的人,在您的一言一語中我希望您的心能放得“中”一點、“和”一點——“喜怒哀樂之未發,謂之中;發而皆中節,謂之和”。當今中國社會戾氣十分嚴重,要減少或消除戾氣,我們每個行業、每個市場、每家企業、每家資本機構、每家媒體、每個企業家、每個投資者、每個經理人、每個工程師、每個設計師、每個工人、每個導購都應該努力,從自我做起,從此處做起,從現在做起——少一分戾氣,多一分和氣。
再次,是潛心——心要靜一點。世界和中國化妝品行業發展的趨勢和道理需要我們潛下心來研究,品牌化、科技化、資本化和全球化這些課題都是錯綜復雜、千變萬化、蓬勃發展的,我們一定不能浮躁,不能急功近利,一定要真正服膺工匠精神,全心以赴地打造精致優雅的產品,不能被動地等待遇見美,而必須主動地創造美、傳播美。我們必須把我們的目光經常從事件性的歷史時間上移開,轉到更大的歷史時間上,更多地看局勢、看結構,超越技術和制度看到思想和信仰的力量,而要做到這一點,就必須讓心沉潛下來,把心涵養起來。
最后,是定心——心要定一點。正如前面所言,當今世界和我們行業正在發生很多翻天覆地的變化,如果我們沒有一顆定心,沒有一點定力,是很難應對這些變化的。在令人眼花繚亂的市場和技術變化面前保持“不動搖、不懈怠、不折騰”的定力,是一種境界,一種不怕寂寞、不怕落伍的境界,一種大智若愚、“治大國若烹小鮮”的境界?!洞髮W》里說: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靜,靜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慮,慮而后能得。”這一切的起點是知止——止于至善(“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于至善”)。反觀、反問行業中人士:你的心定嗎?市場之變、天下之變,你能應嗎?
您還未登錄,請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登錄后查看全部內容
本文版權歸“聚美麗”所有
投稿、轉載、合作等事宜請聯系:news@jumeili.cn
未經許可轉載此文,聚美麗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